中国国家统计局19日公布,在疫情冲击下,2020年中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回落至多年较低水平。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97379元,比上年增长7.6%,增速比上年回落2.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2%;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7727元,比上年增长7.7%,增速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3%。

据介绍,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速为1984年以来最低点,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速回落至2009年有统计以来的第二低点。

从城镇非私营单位看,在统计的19个行业门类中,除住宿和餐饮业外,其余行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疫情影响下,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和远程问诊等新消费需求持续旺盛,2020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平均工资增长10.0%,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

从城镇私营单位来看,大多是中小企业受疫情冲击较大。但由于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有效对冲了疫情影响,保障了城镇私营单位平均工资的稳定增长。在统计的18个行业门类中,除住宿和餐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等3个行业平均工资下降外,其余行业均实现增长。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副司长孟灿文指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变化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包括经济效益、宏观政策、人员结构变动等。去年疫情暴发后,官方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援企稳岗的措施,在推动经济稳定恢复同时,有效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促进了企业效益提高,为工资增长创造了条件。

孟灿文同时表示,要看到工资增长刚性的特征。在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下,其他一些国家工资水平也保持不慢增速。根据国际劳工组织数据显示,2020年,美国平均工资比上年增长6.4%,巴西平均工资增长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