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教育部發布《2024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顯示,全國共有各級各類學校52.93萬所,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在校生2.91億人,專任教師1844.37萬人。

值得注意的是,公報首次披露了職業本科相關數據。

2024年職業本科在校生12.93萬人,比上年增加5.59萬人,增長76.18%。全國有本科層次職業學校32所,比上年增加11所。校均規模18403人,大於普通本科學校和高職(專科)學校的校均規模。

此外,受益於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2024年中職和高職相關數據均呈增長趨勢。2024年,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1311.81萬人,同口徑比上年增加43.98萬人,增長3.47%;高職(專科)在校生1590.10萬人,比上年增加130.55萬人,增長8.94%。

持續增長的數據背後,是我國已建成全世界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的現狀。教育部長懷進鵬在今年9月9日提到,“職業教育實現了由參照普通教育辦學向相對獨立的教育類型轉變,進入了提質培優、增值賦能的新階段”。

從最新發布的財報來看,截至目前,K12頭部教育公司的職業教育轉型,多數折戟。然而,A股上市公司學大教育卻於近日公佈了變更募集資金用途的計劃。學大教育計劃將原本用於K12業務的資金轉移到職業教育等業務方向,進一步加強對新業務領域的投入,共計2.6億元。

對於轉型中的學大教育,變更募集資金用途,意味着轉型方向穩步推進。學大教育CEO金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經歷半年多的嘗試,學大教育的新業務已經取得初步成效,尤其是職業教育板塊進展明顯。

學大教育的職業教育轉型之路,或許能讓我們更好地理解職業教育的特殊性,理解教育企業如何更好地參與職業教育建設。

從兜底到獨立,翻身的職業教育

伴隨着國家產業結構調整,高端製造業和戰略新興產業的持續發展,我國對於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學校與社會在技能型人才培養上的脫節,也在進一步加劇職業培訓需求。

需求決定着市場空間,職業教育在最近幾年迎來高速發展的時期。艾瑞諮詢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職業技能教育市場規模將突破3900億元。

而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裏,職業教育卻在承擔着爲普通教育“兜底”的角色。要想扭轉職業教育的定位和社會觀念的偏見,並不容易。

學大教育利用現有優勢資源,和職業學校合作設置職普融通升學專業、職教高考升學專業,提供職業教育中高、中本貫通培養方案。同時,學大教育還在大力推動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職業技能提升、實習實訓方面的業務佈局。

學大教育通過高質量教育服務來轉變職業教育“兜底”角色,這也是順應國家職業教育政策的導向趨勢。

早在2000年教育部發布的《關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就提出,要“充分認識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要戰略地位和不可替代性,認真抓好中等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

2024年,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到2024年,形成適應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2024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職業教育要“由參照普通教育辦學模式向企業社會參與、專業特色鮮明的類型教育轉變”。

今年5月1日正式施行的《職業教育法》,以立法的方式明確了“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這意味着職業教育不再是比普通教育低一層次的教育類型,使之成爲與普通教育平等的自主選擇。

提質培優,職業教育更需要個性化

截至2024年,我國實現了中職—高職專科—職教本科的專業貫通體系,共開設1349種專業和12萬個專業點,基本覆蓋國民經濟各領域。每年培養1000萬左右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正如教育部長懷進鵬所提出的,“職業教育實現了由參照普通教育辦學向相對獨立的教育類型轉變,進入了提質培優、增值賦能的新階段”。

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對獨立甚至完全平等的前提下,學生和家長能夠擺脫應試焦慮,扭轉對職業教育的偏見,根據學生的能力、興趣和規劃選擇適合的教育。這也是職業教育提質培優的關鍵之一——職業教育的生源來自自主選擇,而不是末位兜底。學生就可根據自己的個性、能力、綜合素質選擇適合自己的教育,而不是唯分數和升學導向。

此外,職業教育的提質培優也離不開教育模式的個性化。職業教育不是參照普通教育辦學,而是要按技能人才培養規律、以就業爲導向,建設“教師+工程師”雙師隊伍,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辦學等。

職業教育在完成轉變的同時,也面臨着如何跟隨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職業的變遷,針對學生個性和綜合素質,制定適合個人發展的學習方式和發展目標。以人爲本、因材施教,是個性化教育的核心,也是學大教育創立以來的堅守理念。“尊重個性差異、滿足個性需求、注重個性發展、挖掘個性潛能”,這四個要點既適用K12,也適用於職業教育。比如作爲職業教育發展的關鍵環節,產教融合涉及大量的實訓教學,場景複雜,人物交互多,個性化需求比普通教育更爲突出。

爲此,針對不同等級的職業教育需求,學大職業教育涵蓋了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社會化培訓四個版塊,在滿足不同羣體需求的同時,提供貫通的職業教育體系,同時保證學生的就業前景和升學空間,實現職業教育的終身學習。

揚長避短,企業入局需腳踏實地

新時代下職業教育對個性化的需求,也向職業院校提出了挑戰。尤其是在傳統“兜底”的思維下,職業教育在師資、課程、教學體系等方面的發展遠遠落後於高等教育。如何遵循政策導向,順應市場趨勢,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是職業院校的核心任務。

職業教育以就業爲導向,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重要的發展方式。

在2024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就提出,鼓勵上市公司、行業龍頭企業舉辦職業教育,鼓勵各類企業依法參與舉辦職業教育。

而在《職業教育法》中“企業”出現47處,相關條款26條,明確了企業在職業教育中應擔當的責任與使命,標誌着職業教育進入高校和企業“雙主體”時代。這就爲企業參與職業教育提供了法律依據。

去年7月份“雙減”政策出臺後,就有大批K12教育頭部公司轉型職業教育賽道。然而K12公司轉型職教,更多聚焦在toC領域,用的依然是在線教育熟悉的流量打法。願意深入職業院校,佈局產業融合的K12教育頭部公司並不多。A股上市公司學大教育是其中之一。

職業教育成爲學大教育最主要的轉型方向,但並不是在線職教的流量打法。按照規劃,學大職業教育通過與職業院校的深度合作來開展,主要形式有聯合辦學、託管辦學、投資辦學、兼併收購等。主要業務產品包括職教升學、職教高考、職普融合、專業共建等。

投資辦學和託管辦學是學大教育目前主要的對外合作形式。本質原因在於很多職業院校存在教學投入不足、辦學條件交叉、師資課程落後等問題,文化教學和職業教學都有壓力。中職-高職-職教本科的培養體系貫通後,讓職教學生升學空間更大。而中高職教對就業和升學同等重視。相應的培訓需求應運而生,而託管辦學和投資辦學的模式是對教學端最有把控的合作方式。

爲此,學大教育依託既有品牌、師資、課程、系統和運營管理等優勢,賦能職業院校升學業務。同時與產業頭部企業,如國內互聯網行業的巨頭騰訊集團“騰訊雲”、京東集團旗下京東教育板塊、國內集成電路行業領軍企業杭州加速科技、VR教育標杆企業北京潤尼爾網絡科技,分別達成了戰略簽約合作,共同圍繞產業學院建設、新職業技能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多元化的探索與合作。

以剛剛公佈的合作信息爲例,學大教育擬以自有資金1460萬元獲得東莞學鼎80%的股權,並實現間接持有東莞市鼎文職業技術學校80%的舉辦者權益。後者是一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由東莞市教育局批准成立,位於東莞市石碣鎮,特色專業包括航空服務、電子商務、計算機應用、會計電算化等。

從學大教育轉型職業教育的佈局來看,職業教育需要教育與產業的雙輪渠道,入局企業要做的是揚長避短,發揮既有優勢。同時,今年6月份在線職教公司開課吧的暴雷,也在提醒從業者,職業教育不能飄在雲裏,要腳踏實地穩定推進。企業在與學校進行合作時,追求的不應該只是從合作中獲得現實利益,而是要從履行社會責任、整體提高行業技能人才素質角度意識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