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閻娜 黨鵬 成都報道

  近日,被稱爲“小酒館第一股”的海倫司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上市並開始交易,聲稱“開啓全球發展新徵程”。

  據悉,海倫司在香港上市距今已近3年,此次二次上市,海倫司僅上市不融資,重點在於吸引新加坡投資者參與其二級市場交易,活躍交易量,提高證券的流動性。不僅如此,海倫司希望在存量市場中尋找新增量,進一步開放了加盟。今年7月推出新店模型——社區空間,瞄準了社區商業的紅利,不過,新模型未來是否能順利鋪開尚未可知。

  對於公司二次上市事宜、海外市場開拓計劃以及新門店模型招商情況、盈利模式等問題,《中國經營報》記者向海倫司發去了採訪函,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覆。

  目光瞄向海外

  據海倫司公告,公司以介紹方式將普通股於新交所主板二次上市,不涉及增發新股,已發行的普通股將繼續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及買賣。海倫司方面表示,赴新交所二次上市,有利於“進一步提升公司的全球知名度,助力公司的國際業務拓展”。

  廣科諮詢首席策略師沈萌對此表示:“海倫司選擇在新交所上市不涉及融資的二次上市,不排除是爲了吸引新加坡的投資者參與其二級市場交易,活躍交易量,提升證券的流動性,並擴大股東的分佈。”

  此外,海倫司選擇二次上市,或與其在香港資本市場表現不佳有關。2021年9月上市後,海倫司成爲“小酒館第一股”,首日收盤價爲24.25港元/股,市值超300億港元。截至發稿日,公司股價僅爲1.95港元/股,市值約爲24.68億港元,與最高點相比,海倫司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內市值縮水超91%。

  除股價外,在業績方面,2021年至2023年,海倫司分別實現營收爲18.36億元、15.59億元、12.09億元,呈現逐年下滑趨勢,淨利潤三年累計虧損超16億元。

  在業績走低的壓力下,海倫司通過關閉直營店止損。據財報,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海倫司旗下共有479家酒館,同比減少288家,直營酒館數量由398家銳減40.7%至255家。

  與此同時,爲尋求增量市場,海倫司將目光轉向海外。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3月19日,海倫司在新加坡已擁有2家門店,根據海倫司官方社交媒體,截至今年6月,海倫司在新加坡的門店已增至3家。

  和君諮詢合夥人、連鎖經營負責人文志宏表示:“新加坡是中國很多餐飲類企業出海的第一站,通過新加坡然後輻射東南亞市場,再進一步發展到其他的海外市場,這是很多企業出海推進的路徑。”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爲,2019年,中國企業的全球供應鏈已有一定的基礎,如今經過五年發展,供應鏈更爲成熟。在此背景下,海倫司的出海符合發展趨勢。

  在業內人士看來,小酒館業務考驗的是本土化適配能力。國內企業出海,無論是運營策略,還是口味、服務等都需根據新市場進行進一步的探索與適應。

  餐飲行業分析師林嶽進一步指出,海倫司出海的挑戰並不小。小酒館文化在海外本來就有深厚的根基,而且消費人羣的定位存在不同,其國內的小酒館最早的初衷是服務大學生、年輕人等消費力不是特別高的羣體,出海對供應鏈、運營成本的管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進一步開放加盟

  在尋求增量市場上,海倫司選擇“左手”加快出海,“右手”進一步開放加盟。

  今年7月,海倫司宣佈推出新的商業模型“社區空間”。按照官方的說法,該模型主要以社區爲核心,打造萬店模型,加盟後可獲得海倫司的供貨渠道,且無加盟費。

  在產品方面,社區店深耕“餐 酒”模式,進一步豐富產品種類,除酒水外,還提供咖啡、簡餐等產品。值得一提的是,加盟商不僅是社區小店老闆,還是酒水新零售代理商、社區新空間代理商。官方消息顯示,“依託海倫司供應鏈平臺,直供高質低價酒水,授權二次銷售,同時開放空間打造能力,向社區周邊商家銷售酒水商品和空間裝飾造型等”。

  海倫司曾在2023年年報中表示,面對經濟環境的複雜多變,其堅定向平臺型公司、輕資產模式進行戰略轉型。此次推出的新模型,也是海倫司往平臺型公司轉型的舉措之一。

  事實上,去年海倫司已通過“嗨啤合夥人”計劃全面開放加盟。據海倫司公衆號,截至今年6月1日,嗨啤合夥人門店已開業256家。另據《華爾街見聞》報道,海倫司內部預計年內新開約400家加盟店,門店數量重回巔峯時800-900家的水平。

  文志宏告訴記者:“海倫司在創立之初主要是靠加盟模式拓展市場,但在2021年衝擊上市前,其全面整合加盟酒館爲直營酒館。小酒館市場發展迅速,如果採取直營一條腿走路的話,企業的發展速度和市佔率的提高可能受限,推出新加盟模式順應了市場的需求,也有利於企業的持續增長。”

  “社區空間是一箇好的嘗試,進一步將小酒館的概念進行迭代,成爲一箇符合當下經濟環境的解壓空間,大衆而且親民,簡餐和外賣同樣也是社區重要的需求,但這些嘗試都會給供應鏈帶來挑戰,包括成本控制、後廚和物料採購、物流等,都需要找到平衡點。”林嶽表示。

  連鎖經營專家李維華指出,連鎖品牌進社區是一箇趨勢,對海倫司來說,可以將定位於年輕人的社交場景擴大至社區場景,擴大了消費人羣。不過,社區門店的運營並不容易,社區店大部分顧客是熟客,不僅考驗加盟商的獲客能力,還考驗留客能力。此外,疫情後,隨着酒水消費場景向居家自飲場景轉移,爲社區店運營增加了一定難度。綜上所述,這也是一些品牌爲何將直營店選定在一線二線以及好的商圈,資源夠不到的地方則開放加盟。

  賽道面臨挑戰

  雖然海倫司近年來動作頻頻,不斷謀求更多市場份額,但其所處的小酒館賽道依然充滿諸多挑戰。

  當前,小酒館行業正處於高速增長期。據窄門餐眼數據,截至2024年7月6日,全國約有5.1萬家酒館門店,近一年內新開店20739家。由於小酒館行業呈現高度分散化,存在機會,小酒館生意一度吸引了許多跨界玩家。此前海底撈、眉州東坡、喜家德、和府撈麪、湊湊火鍋、老鄉雞等一衆餐飲巨頭推出子品牌切入小酒館賽道,瀘州老窖、洋河股份、江小白等酒企也紛紛推出小酒館。

  如今看來,小酒館仍然被視爲“尚未被市場完全驗證”的模式。8月1日,記者檢索大衆點評發現,奈雪酒屋在深圳、上海、杭州等地已搜索不到商戶,老鄉雞在深圳推出的“老鄉雞小酒館”顯示歇業關閉狀態,開在北京的日咖夜酒品牌“囿吉山雲貴川炭火與發酵Bistro”也顯示“暫停營業”。天眼查顯示,該品牌控股股東爲海底撈體系下的四川嗨系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可見,小酒館市場雖然紅火,酒館生意卻未必好做。

  在文志宏看來,小酒館生意主要難在兩方面,一是前端的運營和體驗,包括了店型、選址到酒館氛圍的營造以及酒水的品質等,綜合體驗決定了前端是否能夠被市場接受;二是後端的供應鏈是否能夠高效支撐前端的運營,而且後端的建設在很長時間裏都會成爲酒館行業規模化發展的重要支撐點。

  此外,酒館業態日益多元化,精釀酒吧、Live house等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同時,消費者對小酒館的需求不僅侷限在酒水本身,對於空間、個性化產品及情緒價值等都有更高要求。

  “就小酒館業態來說,國內企業還處在一箇比較早期的發展階段,總體處於探索期。對於包括海倫司在內的企業來說,一方面要把握好行業高增長的紅利期,找準市場定位和企業發展的模型,同時要提升企業的內功,包括供應鏈、運營連鎖能力等。”文志宏表示。

  林嶽也持有相似觀點,他認爲,小酒館的盡頭可能是社區酒館,也可能是迷你酒吧,最終能存活的關鍵還是取決於對消費需求的把握,包括門店氛圍、定價、提供的菜品服務等因素。

  朱丹蓬表示:“小酒館目前只是1.0階段,企業還在不斷嘗試調整產品組合、盈利方式等。未來隨着到1.5、2.0階段時,整個行業會相對比較成熟,屆時整個中國的小酒館會步入一箇規範化、專業化、品牌化、資本化以及規模化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