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課業負擔也不斷加重,很多孩子出現厭學問題。很多家長對於這個問題都非常頭疼,不知道該如何與孩子溝通,讓孩子重新愛上學習。其實,厭學只是孩子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想要改變這種狀況,我們需要分析厭學深層次的原因。那麼,是什麼導致孩子不想去學校呢?

學生不想去學校的原因

內在原因:

1、個體性格脆弱、敏感。厭學行爲的形成不僅有教育原因,還有遺傳因素。家長和老師進行教育的時候要注意結合學生的特性,不能盲目施教。敏感可能是天生的,但脆弱的性格不是天生的,更不是短期內可以形成的,是長期的不適應、不自信、缺乏關愛導致。

會衍生出意志力薄弱、內向、逃避、強迫、自我壓抑等等負面心理。每個人的成長期都很重要,不良影響能左右一箇人一生的心理狀態。這裏的不良影響首要指能影響孩子情緒的事件和環境,最重要的是家庭環境,其次纔是教育環境、社會環境。

2、學習能力差,缺乏學習動力。學習能力差既屬於智力因素,也是教育層面的問題。學習能力差往往會導致缺乏學習動力,而如果是主觀的缺乏學習動力則和厭學行爲沒有必然關係,應該是家庭教育中對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出現了缺失。

外在原因:

1、家庭關係不和諧。孩子對家庭環境是敏感的,一箇不積極向上的家庭怎麼能教育出一箇積極向上的孩子?一對粗俗急躁的父母怎麼能教育出一箇斯文沉着的孩子?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基礎,沒有好的基礎,孩子的能力永遠發揮不出最大值。

2、沒有因人而異的教育方法。教育最忌諱的就是不分個體差異盲目地統一進行硬性要求。比如,要求身體虛弱的孩子和大家一起長跑;總是試圖幫助偏科嚴重的學生均衡發展;學校教育整體偏嚴厲等等現象,都在將學生往校門外推。

3、要求學生保持沉默。老師經常會抱怨工作不好做、學生不好教,可是學生抱怨學習環境不適應、老師教學不合格的聲音卻幾乎聽不見。大人遇到煩惱、憂愁、矛盾、不平可以憤怒、可以買醉、甚至可以通過辱罵打架的方式發泄。而學生抱怨發泄就會遭到嚴肅對待,長輩對學生很少有承認錯誤的情形,學生成爲了沉默羣體。

家長髮現孩子有厭學的情況,如何進行引導

1、給孩子營造一箇和諧溫暖的家庭環境。如果孩子因爲厭學不想寫作業,家長也不能一箇勁的催促,而是可以給讓孩子從短時間開始,比如說讓孩子寫半個小時作業就休息十分鐘,然後逐漸延長他們寫作業的時間。避免因爲寫作業或者學習問題過度爭吵,不然會加重孩子的厭學情緒。

2、改善情緒。家長要儘可能多的保持和孩子的交流,不管他們是開心也好不開心也罷,都要持續溝通,不能讓孩子自己一箇人生悶氣。尤其是高年級的孩子,他們的思想變化是很劇烈的,如果沒有家長的引導可能會一箇人鑽牛角尖。

家長在溝通的時候不要總是圍繞着學習和寫作業的話題,多和孩子說一些其他的,這樣有助於打開孩子的心扉,更願意和家長多說一些。如果孩子原意用語言來和父母溝通,多說一些自己的情況,在學校的情況,也能適度的緩解厭學情緒。

孩子厭學的初級現象有哪些

1、寫作業磨蹭、馬虎、偷工減料。

2、偶爾拖欠作業,字跡潦草。

3、做小動作,注意力不集中。

4、家長不督促,孩子很少主動做作業。

5、不會主動的去涉及其他學習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