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時期黃金的價格會如何波動?

金融危機時期人們都在尋找避險工具

美元已經慢慢失去了避險功能

而黃金的依然具有它的價值

這樣一來黃金就會成爲大多數人的投資避險工具

需求量大了就回漲 也伴隨有一些回調

但大趨勢看漲

漢朝,特別是西漢時期黃金價格大概多少?西漢最興盛時期一年賦稅能換多少黃金?

漢朝貨幣沿襲秦制,黃金與銅幣共爲法定貨幣,其中黃金爲“上幣”,銅幣爲“下幣”,西漢在經過“文景之治”後,在興盛的漢武時期,爲遏制私鑄銅幣,歷經了6次貨幣改革,確立了銅幣“五銖錢”的地位,“五銖”銅幣一直沿用至隋朝。但當時並沒有黃金和銅幣的互換標準。因爲在漢代,銅幣經過國家規定,具有固定的重量與形狀,在進行交換時是以計數(枚)爲單位的,而黃金則是稱量貨幣,兩者在兌換上存在浮動,這就好比現在的黃金與紙幣.....西漢的黃金貨幣是稱量貨幣。所謂稱量的本意就是貨幣沒有固定的法定重量,與金屬鑄幣的銅錢有着很大的不同。沒有固定的法定重量,就不易與其他商品進行交換;如要交換,必須先要算出黃金的重量。這種價值尺度,不如銅錢來得明確。其次是黃金貨幣與銅錢之間沒有法定的比價,銅錢是西漢貨幣制度的主體,因而黃金的自身價格因時因地時有高下,是一種不穩定的價值尺度。物價的計算、賦稅的征斂、財產的統計、國家財政的庫藏,如果用一種不確定的價值尺度去衡量,顯然是行不通的。處於稱量貨幣階段的黃金貨幣,其價值尺度所具有的侷限性,在貨幣流通中不得不讓位於價值尺度比較明確的銅錢。其次,任何一種商品,都可以具有真與僞的問題。作爲稱量貨幣的黃金,在西漢以後不作爲貨幣時,也同樣存在着真與僞的問題。從西漢貨幣制度中的價值尺度與流通手段來看,銅錢占主導地位。

至於一年賦稅幾何黃金.....賦稅包含人頭稅(算賦和口賦),田賦,勞役(更賦),其中:漢高祖四年始爲算賦,“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賦錢,人百二十爲算”,賈人及奴婢加倍,出二算;口錢則是未成丁的人口稅。武帝時期“民三歲以至十四歲,出口錢人二十三。”簡言之,家中有年滿15未及56的男子要交120錢,3~14歲的交23錢;至於田賦,秦田律規定“頃入芻三石,二石”,即每頃土地應向國家繳納飼草三石,禾稈二石。因漢朝採取“輕徭薄賦”和“與民休息”政策,從漢高祖的“十五稅一”到漢文帝的“三十稅一”(即收取收成的三十分之一),這個政策基本在漢朝延續下來;至於更賦,“民二十而任徭役,至五十五而免”,不去服役可出錢是也,這個需一箇月出錢二千;整個一年賦稅有多少,要得出這個數據太模糊,不過你可以參照上述賦稅金額,乘以人頭(大體漢朝是以人口爲賦稅依據的),據《通典.食貨志》記載,公元2年的西漢,全國人口有5959萬人。但不見得每個人都有納稅...SO 一年賦稅幾何,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附:漢代1石=27市斤粟;據《漢書》記載,當時的米價,每石20文至80文錢不等,又1石=27市斤粟,那麼平均下來一文錢大概能買半斤米。按現在的米價,若摺合成人民幣,大約2文錢可換1元人民幣。

樓主的問題讓我也學到了很多知識,望採納~